理论研究 | 赵宏旭:铸牢文化根基 厚植育人沃土 守正创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

湘江瞭望 | 2025-04-28 22:17:41
星辰在线 | 作者:赵宏旭编辑:王闻扬值班主任:邓婷值班编委:林展翅

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,党的二十大精神犹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前行的道路,为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。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战场、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,肩负着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时代使命。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,以及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刻交织的复杂形势,高校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。在这个关键时刻,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坚持守正创新、培根铸魂,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,厚植肥沃的精神土壤。

  一、把握时代脉搏,强化政治引领

  高校作为青年学子的思想汇聚地,既是文化传承创新的“蓄水池”,也是抵御错误思潮渗透的“防火墙”。一是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,压实“党委主体责任、书记第一责任、班子成员‘一岗双责’”,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。二是要坚守政治高地,确保意识形态安全。高校要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加强对课堂、讲座、论坛、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,坚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信息的渗透。同时,要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,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增强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,确保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。

  二、赓续红色血脉,构建育人生态

  在新时代的历史洪流中,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,承载着弘扬光荣传统、赓续红色血脉的神圣使命。这一使命不仅关乎国家文化的连续性与民族精神的弘扬,更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、深厚爱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的关键所在。因此,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通过多元化、深层次的教育活动,构建一个深邃而富有活力的育人生态,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议题。近年来,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红色文化资源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,更视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资源。学院积极寻求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,将铁路文化与红色文化巧妙融合,组织一系列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活动。开展弘扬船山精神,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“船山魂· 经典诵·中国梦”王船山经典语录万名师生诵读展演活动。组织师生前往当地本土红色教育实践基地,在情境式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涵养青年许国为民情怀。

  三、坚持守正创新,厚植文化根基

  一要融入课程教学,强化文化理论根基。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,遵循文化建设发展规律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,切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,使师生浸染其中、沐浴其香。课堂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渠道,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科学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体系和工作格局。坚守马克思主义的“魂脉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“根脉”,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,将其融入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中。思政课尤其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,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  二要融入校园文化,建设百花齐放之园。高校要坚持“静态景观”和“动态景观”两手抓,形成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,营造百花齐放的良好生态。让多元精彩的大学文化能够进行广泛深入的传播,引领“文艺范”“文创风”等在大学校园“热起来、火起来”,塑造具有丰富内涵、主题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,形成“以文培元、以文化人,以文塑教、以教彰文”的文教融合、共生相长的生动场景,激活校园文化向上向前的“一池春水”。湖南高铁职院从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物质文化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,将发展铁路文化作为推动学院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,通过深入挖掘“詹天佑”精神的深刻内涵,着力打造具高铁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,进一步推动了“楚怡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。同时,学院加强“一院一品”文化建设,推出“天佑”大讲堂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,并设计了一系列蕴含高铁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,让多元文化在校园内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  三要融入社会实践,增强文化自信。高校应当主动担当,精心策划,引领师生跨越校园围墙,走进博物馆的深邃、艺术馆的雅致、文化遗址的厚重之中。通过亲身聆听历史的回响,近距离触摸文化的脉络,使师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化文化认知,强化文化认同,从而筑牢文化自信之基。同时,要积极倡导并激励师生投身于社会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广阔天地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,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,彰显知识价值。湖南高铁职院创新性地采用贴近师生、寓教于乐的方法,将文化自信的元素巧妙融入社会实践、学生社团、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。学院师生携手走出课堂,走进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,感受历史的厚重,同时,积极推动“衡阳群众”青年志愿者品牌建设,定期开展“艺术同伴”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等系列创建活动,引导青年投身乡村、扎根乡村。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,塑造健全人格,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,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。

  文明生生不息,思想与时俱进。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,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是引领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破浪前行的灯塔。站在2025年新的历史节点,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守好意识形态阵地,以“处处争创一流”的进取心激活文化创新动能。面对“培养何人、如何培养、为谁培养”的时代之问,我们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路径,致力于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同时,高校应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,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,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,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贡献智慧与力量,让文明之光生生不息,思想之潮与时俱进。(作者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)

【来源:星辰在线】

标签:教育